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

日媒:中美学者合著科研论文28年来首次下滑,“因两国关系紧张”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旺]“美中学者共同撰写的科研论文出现28年来的首次下滑。”《日经亚洲》网站25日报道说,这一趋势凸显在政治局势紧张加剧的情况下两国“脱钩”的影响。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亚太综合研究中心的副中心长黑木慎一评论认为,如果美中合作停滞,可能会对全球科学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据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本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中美学者共同撰写论文的数量下降5%至51630篇,上一次出现下降是1993年。《日经亚洲》分析认为,尽管疫情在2021年减缓了两国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但论文通常需要数年才能完成。因此,疫情对该年发表的合著论文数量只会产生极小的影响。2021年,跨国联合撰写的研究论文总数增长了7%,达到577166篇。

《日经亚洲》报道说,导致中美合著论文数量减少的更有可能是其他因素。从事创新研究的一桥大学讲师吉冈彻表示:“我怀疑,是因为两国政治关系紧张。”近年来,美国持续推出对华不友好的政策,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华人科学家离开美国。一名在中国工作的日本研究人员告诉《日经亚洲》,他的一名中国同事说,自己之所以从美国回到中国,是因为在美国感到不舒服。

报道认为,如果中美两国科研“脱钩”日益加剧,中国可能在优势领域建立不依赖美国的研究体系。另外,中国还可能建立独立于美欧研究主导的合作方式。比如,巴基斯坦、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学者与中国学者联合发表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均有所上升。吉冈彻表示,与新兴国家或者中东国家合作带来的多样性增加可能会激发创新。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曾刊文就美中科研“脱钩”发出警告。该报称,近几十年来,中国在科研领域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引擎。许多美国政界人士担心,如果美国不切断与中国的科研合作,那么后者可能在安全和军事领域取得优势地位。但众多科学家警告说,中国正在为科学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之时,华盛顿切断合作关系是有风险的,会减缓美国在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和电信等关键领域的发展。

责任编辑:崔理斯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天津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中国日报网12月6日电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萨法尔 帕尔韦兹在“新时代大讲堂”上表示,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同中国长期合作的伙伴,见证了中国从高速增长转变为更加关注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他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全文]
    2024-12-08 02:04
  • 日前在文莱举办的亚太航空协会(AAPA)年度会议上,亚太地区航空公司高管表示,亚太地区的航空旅行需求已从几年前的低谷中恢复,但因供应链扰动,航空公司的盈利面临压力。AAPA总干事苏巴斯·梅农在会议上表示:“供应链问题是该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全文]
    2024-11-16 02:01
  • 当地时间11月3日,根据《纽约时报》与锡耶纳学院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2024年美国大选7个关键“摇摆州”中,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总体以48%对47%的微弱优势领先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根据民意调查,在内[全文]
    2024-11-04 02:17
  • 当地时间10月21日傍晚,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称,过去一周,以军共拦截了30多架飞往以色列的无人机。此外,以军证实,当天以军在地中海上空击落的5架无人机均从黎巴嫩境内发射。(总台记者 王寅)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全文]
    2024-10-22 02:21
  •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这颗彗星上次出现时,尼安德特人可能还在地球上行走。”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9日报道,六万余年一遇的C/2023 A3(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将在10月12日最接近地球,届时它将距离地球约7100万公里[全文]
    2024-10-11 02:33
  • 中国日报网10月9日电 近日,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创始人及主席尼尔·布什在接受CGTN采访时表示,通过自己在过去几十年间的访华经历,他得出了让一些美国人无法忍受的结论:中国的发展道路非常适合中国。尼尔·布什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第三个儿子[全文]
    2024-10-11 02:02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天津热线 tj.shenz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